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搜

热搜推荐:

中国 2 2 

编号:287039

三、(2011北京丰台区一模,五,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一粒麦子
刘燕成
①麦子是跟随父亲的那捆麦哨进城的。
②那一年的四月,父亲走了,他留给我两册手抄歌本、一支唢呐和一捆麦哨,我从千里外的老家将父亲留给我的这些遗产带进了城里的家。进城后,我将唢呐高高地搁置在了书橱里,两册手抄歌本也被我请人重新装订了一番,做得像书的模样,以便保存作永久的纪念,而那一捆麦哨,被妻丢进了阳台的花钵里,从此不再有人管它。
③历经了半年的风吹雨打,到了秋末冬初,那捆麦哨竟然长出了一粒嫩绿的芽儿,在花钵里,正迎着窗外的冷风,猛烈地哆嗦。透过玻璃,从我的书房斜斜地望过去,正好可以看见那花钵里的麦芽,有一些伶仃的样子。那些废弃的书报、旧碗、拖鞋、破开了洞的棉袄,统统丢在阳台那边,花钵就是孤立在这些废弃物之中的。幸好时不时地可以招来一些淡淡的阳光,柔柔地泼洒在阳台里。自从有了这一滴娇嫩的绿色后,我便开始慢慢地喜欢起这方小小的阳台来。
④那段时光,看麦,是我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见得那小小的生命之色一日比一日浓,叶片也一天比一天粗壮,渐渐地,还长出了秸秆,包裹在那鲜绿的叶片里,我的心不禁欢喜起来。我心想,这粒麦,它生命之血是源于父亲手心的,或许,它那根底泛白的麦壳上还留有父亲的手温,这些绿,或许就是从那温度里生长出来的。一如今日的我,是从往日父亲的血脉中走出来的。把这粒柔弱的幼麦当做兄弟,每天给它一些粮食、水,一些温和的态度,让它真正感受到兄长的关怀,而不是那些城里人的冷漠。我对妻说。
⑤冬日的阳光总是少得可怜,天气稍微转好的日子,也只是在中午方才见得厚厚的云层里那一个单薄的太阳影。稀薄的阳光,羸弱地从屋外的院坝上空穿过,然后从窗外的那棵百年梧桐的光秃秃的枝丫间轻轻地掠进了我的阳台,照着麦。然而没有多久,我便发觉我似乎和别人一样,每一日都沉陷在忙碌无为中,静不下片刻的心绪来。只有在周末的日子,方才抽得出身去看看那阳台上的麦儿;平日里,总有许多的事要做,总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2.请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我心想,这粒麦,它生命之血是源于父亲手心的,或许,它那根底泛白的麦壳上还留有父亲的手温,这些绿,或许就是从那温度里生长出来的。一如今日的我,是从往日父亲的血脉中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第⑥段,作者引用“今年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为什么“面对这沉甸甸的一颗麦,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粒麦子”的成长历程中,哪一点最能引发你对人生的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2)(示例1)第④段画线句,作者运用类比联想的手法,由物及人或借物抒情叙写了自己、麦粒、父亲三者生命紧密相连的缘分,表达了对父亲和麦粒深挚的感情。
(示例2)第④段画线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叙写了自己和麦粒两者生命紧密相连的缘分,表达了对父亲和麦粒深挚的感情。,(3)(1)引用谚语,表达自己预见到麦子“一生好命”,将看到麦子成熟的欣喜(1分),为下文写对父亲的回忆、麦子的成熟作铺垫。(2分)
(2)(示例)①一粒伶仃的麦子居然在繁华都市阳台上的花钵中扎根、发芽、成长,彰显了生命力的顽强,这让作者不由得非常感动,所以一面对沉甸甸的麦子就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②文中作者借写麦子的成长来写自己的拼搏经历,当作者看到伶仃的麦子终于成熟,忍不住想起自己独自一人异地拼搏终于成功的艰难与辛酸,自然悲感交集。
③沉甸甸的麦子也让“我”自然联想起麦子成熟季节偷学唢呐以及父亲背后鼓励的点点滴滴,如今麦子已经成熟,父亲却已不在,于是忍不住流下伤感的泪水。,(4)(示例)麦子孤独而顽强生长的经历使我感悟到: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顽强拼搏,才能获得成功。一粒麦子孤独地生长在繁华都市阳台上的花钵里,扎根、发芽、成长,沐浴着稀薄的阳光,经受着冷风的侵袭,最终成熟并且充满了丰产的喜气。让人不能不感佩它的勇敢和生命力的顽强。我们也经常有离开父母或老师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在校住宿,参加夏令营活动,面对一道难题无从下手等等。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勇敢的心和一种坚持下去的坚强意志。我们相信,敢于面对困难并且努力克服困难,就能渡过难关。因为,胜利总是属于勇敢而顽强的人。
其他立意:对生活艰辛的思考;对柔弱却坚强的生命的关注;对孩子(人才)的培养等。只要言之成理,与文本有自然联系,即可。

解析

(1)A.主旨概括错误。这是一篇托物言情的文章,作者借写麦子的成长经历表达对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还有对父辈的感恩与思念等等。C.抒情方式错误。“直接表达”应为“含蓄地表达”。

(2)一要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二要结合修辞谈其表达作用,三要体会语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3)(1)从两个方面说,一是表达作者的情感,二是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意思对即可。(2)答题的要点:①麦子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感动。②麦子的成熟让我想起自己拼搏历程的艰辛的感触。③麦子成熟让我想起去世的父亲的感伤。答对其中2个要点,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

(4)①表明看法,要求观点鲜明。②结合原文谈理解。③联系当前生活或自己经历谈感受,要言之成理,分析深刻。④语言顺畅,表达清晰。


试题信息
  • 科  目:语文
  • 年  级:高三
  • 学  期:
  • 题  型:套题
  • 浏览次数:229
  • 收藏次数:0
  • 入库时间:2011-11-22

版权所有:2011-2012 金龙锋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23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