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D,(2)(要点)关系:文采派是在本色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分)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当行;(1分)价值:共同使元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或共同代表了元杂剧的艺术成就)。(2分),(3)(示例一)关汉卿的《窦娥冤》语言平实自然,贴近生活,人物形象丰满,抒情直接,突出体现了本色派质朴自然的特点。“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一句,语言质朴通俗,绝少装饰,更是人人都能听懂并能产生共鸣的戏曲脚本。它真切地反映了主人公窦娥内心的冤屈和不平,读来让人钦佩作者写实技艺之高超。文中多处惊呼“天也”“地也”,近乎大白话,却贴近生活,“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使人感觉浑然天成,人物性格饱满而富有张力,窦娥的深切情感呼之欲出。这一本色流派取材于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还原人物本色,绝好的表现了人物性格和剧情。
(示例二)【端正好】一段体现了“文采派”文采烂然的艺术特色。该段是对《西厢记》“长亭送别”开头的景物描绘与离伤氛围的渲染。“碧云天,黄花地”明显化用范仲淹词“碧云天,黄叶地”而熔铸成流畅曲词;“西风”“北雁”“霜林”都是唐诗宋词中烘托离别情绪常见的意象,铺叙委婉,华丽秀美,突出体现了“文采派”的语言特色。“总是离人泪”不仅嵌入诗词情绪,更将其点化成唱段中和谐清丽的重要部分,为主人公抒发依依惜别、痛彻心扉的情感服务,体现了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文采派”注重语言文学加工,将诗词与生活语言融为流畅和谐的唱段、长于抒情的诗意特色在此段中彰显无疑。
(示例三)【叨叨令】属于文采派作品。初读下来便可觉得其生活气息很浓厚,尤其是儿化音的使用,充分体现出文采派也是以本色为基础的特点。细细品味,便可见其句式之工整,说明作者在将这些极其生活化的语言入戏时也是下足了一番工夫,才点化成为如此清丽谐美的唱段。“熬熬煎煎”“恓恓惶惶”等叠音词的使用,不仅使其唱词极富韵律感,读之上口,易被人接受,更是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将二人在长亭依依惜别时的留恋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文采派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之特点表现了出来,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