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搜

热搜推荐:

中国 2 2 

编号:287022

一、(2011北京西城区二模,五,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陈 灰
父亲猝然去世,蓉娜竟没有马上飞回中国奔丧。亲友们去安慰她母亲时,有的就不免啧有微词。但母亲却非常旷达。母亲理解并谅解她。适逢一家大公司约定蓉娜去面试,那是她实在不能放弃的机遇。父母含辛茹苦,满怀期望,将她送到大洋那边深造,好不容易获得了学位,经过几番曲折,终于有被这家大公司录用的可能,若放弃最后的面试,那就等于将那职位拱手让给了另一位竞争者。她知道从最初的十几个面试者中,最后筛得只剩下他们两个,而那一位并没有再被约会,只被告诉——“必要时还会联系”,如果她回国奔丧,公司就必要那一位候补者了。
获得了那薪酬待遇不错的职位,给人家干出了个样儿,父亲辞世三个月后,有了假期,蓉娜这才回到北京。扑进母亲怀里相拥大哭后,她问母亲父亲有什么遗言,母亲告诉她,父亲曾说,蓉娜先在那边获得工作经验是好的,但是过几年还是应该回中国来,为国效劳。她本来想跟母亲说,父亲既然已经辞世,那等她买妥了房子,转换好了身份,就立即把母亲办过去,让母亲享享住单栋小楼带草坪花坛的清福。母亲捧着她的脸,看她的眼睛,她没说什么,但是母亲已经看明白女儿想的是什么。她也望着母亲的眼睛,她知道母亲看穿她定居那边求发展的心思,即使回来,也是以外籍身份在外国公司驻华机构里做事;母亲永远不会认同她的这一选择,但母亲又深刻地意识到,她已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生命,必须尊重她,跟她做朋友。
蓉娜父母都是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聪明才智做出丰厚成绩的知识分子,经历过许多磨难,晚婚晚育,母亲快四十岁才剖腹生下她。二十年前,她还没上小学,那时候叫落实政策,父亲所在机构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单元房给她家,结果其中两间都成了书房,到她漂洋过海去留学时,家里就到处堆满了书,现在回到家里,连原来她住的那间屋里也全是书,她更感觉是进入了一座图书馆。她对母亲说,父亲仙去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8分)
(1)文中第二段写母女就家庭未来所作的沟通和交流,表现出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母亲想说的“除却陈灰是金子,都留着等你接收”这句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写蓉娜将藏书上的陈灰悄悄带走并郑重地收藏。结合文中“陈灰”一词的意思,联系全文,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蓉娜内心世界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E,(2)(1)①对坚守传统文化的蓉娜父母的赞美。②对母女之间深厚的爱、理解与默契的认同。③对两代人因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文化传承遭遇困境的担忧。
(2)这句话表明母亲对藏书文化价值之高的自豪,对女儿能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期待,也表达出她对女儿眼前还未能担当起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的遗憾。,(3)(示例1)“陈灰”既指家中书籍上的陈年老灰,也比喻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所遭遇的障碍和困难。从悄悄带走陈灰并郑重收藏的行为看,蓉娜的内心有眷恋,有歉疚,也有默默承诺。
(示例2)蓉娜将陈灰带走并郑重收藏,体现了她对父母的愧疚。她虽然很想继承文化遗产,但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完整地继承文化遗产,并因此而歉疚。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综合理解,每项2分。D项中的说法不正确,原文中的父亲是为了保住名人的纸片,而不是保住名字。E项中说“蓉娜从小很少接触”传统文化,于原文无据。

(2)(1)小题考查文学作品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除告诉父亲的遗言外,其他的内容都是母女无声的交流。答题时要注意母亲的态度,“不认同”“尊重”;注意体会在叙述中暗含的作者的态度。(2)小题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这句话前半部分“都是金子”是说书的价值;后半部分“等你接收”是对女儿的期望。答出一个方面,给1分;答全三个方面,给4分。

(3)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答题时,要正确解释“陈灰”两方面的意思,然后选定一个角度合理阐释蓉娜悄悄带走陈灰这一行为的意蕴,并就所阐释的意蕴作分析。对于意蕴的阐释,若有其他合理的答案,亦可。


试题信息
  • 科  目:语文
  • 年  级:高三
  • 学  期:
  • 题  型:套题
  • 浏览次数:418
  • 收藏次数:0
  • 入库时间:2011-11-22

版权所有:2011-2012 金龙锋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23110号



51La